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子为门下生,终始岂见遗。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上将玩国士,下以报渴饥。
位置
创作时间
769年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长安人。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滁州和江州刺史。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风恬淡高远。今传有《韦江州集》十卷、《韦苏州诗集》两卷、《韦苏州集》十卷。
写作背景
在长安。春,冯着受广州刺史李勉之邀任录事,韦应物相送,因有此作。
作品鉴赏
唐代宗大历四年春,在长安。春,冯着受广州刺史李勉之邀任录事,韦应物相送,因有此作。作品的前四句言送别。此日正是长安春日,满眼葱郁,杨柳烂漫。值此良日,作者同友人在灞陵岸边分别,征马的嘶鸣声为绚丽的春景添上了几分萧瑟的气氛。接下来的四句是作者发问,作者不理解为什么友人要离开所有人都想待在的宫廷内院,而去偏僻遥远的南部沿海地区。“横岭”句至“还当”句,是作者告诫友人此去作官的难处:南部沿海地区虽多有珍奇异宝,但是要在那里作官,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所有人是不容易的。作品的后半部分,是作者对友人的劝勉之语。这一段中,作者借用晋代吴隐之饮贪泉的典故,劝勉友人要为官清廉;借用《论语》中“磨而不磷”的典故,告诫友人不要因为环境改变自己最初的信念。最后两句,作者还借用《战国策》中的典故,告诫友人要心志远大,要成为国家中具有才能的人,为国效劳。此诗不同于其他的离别诗,近一半篇幅全部是写作者对友人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作者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与谆谆教导,可见作者同友人关系密切,情深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