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尤擅七言绝句。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一说为戎昱作。应是作者途经灞岸,目睹春色,有感而作。作品的第一句描绘灞河春日清晨,岸边雾气蒙蒙的美丽景象,作者观其景象,心有所感,故以此起兴。第二句写作者看到灞岸柳的感受:看到柳树,联想至唐代折柳送别的风俗,进而萌生出送别时常有的伤感情绪。作品的三四句承接这种情绪,书写作者对春风的请求,饶有趣味。“低枝”是指柳树上生长的离地面较近的树枝,这种树枝凭借春风的便利,在被吹拂的同时,也轻扫地面,将离人归去的痕迹也一扫而空,令人无法睹迹思人。出于这样的思考,作者向春风发出请求,请求它不要将痕迹扫空,令人无处怀念。全诗四句,只有这两句最不平常。作者直接和春风对话,显示出作者潇洒的气魄;向春风提出看似可爱实则无理的请求,反映出作者浪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