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53年
作者简介
刘舟,天宝中登进士第,师从萧颖士,《全唐诗》诗一首。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二年,萧颖士调河南参军,门人有诗相赠。
作品鉴赏
唐玄宗天宝年间,萧颖士任集贤校理。因不肯依附李林甫,受其排斥,天宝十二年时出为河南参军。离京时,门人相送,唱和作诗,此诗即为当时所作。全诗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部分。诗的前两联赞颂萧颖士的德行及政治成就。在德行上,作者言其名气与诸多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政治成就上,虽然萧颖士一生多在野担任幕府参军等职,但其不远在朝与李林甫等辈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则是作者想要赞颂的一方面。第二部分是全诗的后两联,主要写对萧颖士此去的怀念以及由此而发的对萧颖士回归的期待。颈联主要是描写萧颖士此去洛阳道上的风光景物,力在表达对对萧颖士此去的担忧及怀念之情。诗的尾联主要是以弟子身份表达对老师再次回归长安的期待。其中,“请业”是指向老师请教学问,“非远期”则是说作者对老师再次回归的期待。“圆光”一词是佛教名词,此言老师对弟子的关照。“再生魄”老师对弟子的再度关照,表达意思与“请业”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