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历任当涂、太平令。后转入为监察御史,又任润州司马。历户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无考。根据作品内容,当是作者途经潼关,游潼关寺院,有感而作。作品的起首两句点明作者途经潼关,目睹兰若寺院次数之多,亦在第二句中点出兰若寺院靠近潼关河岸,环境优美。因寺院近水,所以颔联先写作者在寺院中看到的潼关河水之上的孤帆远舟,描绘一片辽阔的意境;次句中“夕阳多”是说寺院之高,作者能够轻易看到夕阳,营造一幅绝美的山边落日图景。颔联中点出此诗的创作时间应是春季,所以作者在颈联中又对寺院中的春日景象做了一番描绘:写蝴蝶翻飞,鸟雀喧噪,红药初开,绿箩才绿的初春景象,趣意横生。受此环境的影响,本来想早日回家的作者,打消了回家的念头,生发出吟咏《采芝歌》的心绪。《采芝歌》原本是汉代有名的四位隐士商山四皓所作,在这里,作者用其说明自己的归隐之心。全诗从水景远处写起,一步步写及寺院春景近处,由远及近,条理清晰。尤其是颈联描绘寺院初春景象的句子,描写到位,读来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