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801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交好,二人有唱和诗歌传世,世称“元白”。乐天前期诗歌以讽谏为主,有《新乐府》传世;后期专攻通俗诗歌创作。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写作背景
贞元十七年,旅次华州。
作品鉴赏
贞元十七(801)年,白居易旅次华州,有诗赠时任华州州丞,遂有此诗。诗的前四句通过对华州自然风貌的简要概括,对袁右丞的功绩进行了称颂。“才与”与“德星”二句言之所以华州在袁右丞治下如此安定祥和,是由于袁右丞的才能为世所用,并且袁右丞上应德星,能为百姓带来幸福的缘故。接下来两句是对袁右丞治下的华州从风俗人情方面进行了称颂。“化行”就是指推行王道教化,是古代统治者统治百姓的必要手段。“政顺”一句是说华州在袁右丞的管理下不仅政治格局平衡无党争,而且华州还实现了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接下来四句依旧是称颂袁右丞的功绩。“爱此”一句是说作者喜爱华州这里古朴的风俗人情。诗的结尾两句依旧是称颂,作者言此时的唐朝就需要像袁右丞这样的有才能,有功绩,有作为的官员。全诗一味赞颂袁右丞的功绩,格调不高。但可通过此诗窥见贞元时期华州的风俗人情。